探索C-Instructor:引领可控导航指令生成的新纪元

Controllable Navigation Instruction Generation with Chain of Thought Prompting

摘要

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C-Instructor的先进导航指令生成系统,该系统利用大型语言模型(LLMs)和思维链提示(chain-of-thought prompting)技术,实现了风格可控和内容可控的指令生成。C-Instructor通过提出一种结合地标的思维链(CoTL)机制,引导LLM识别关键地标并生成完整的导航指令,从而提高了指令的可执行性和可控性。此外,C-Instructor还引入了一种空间拓扑建模任务(STMT),以增强对环境空间结构的认知,并通过风格混合训练(SMT)策略,使模型能够根据不同提示生成不同风格的指令。实验结果表明,C-Instructor在文本指标、导航引导评估和用户研究中均优于以往的方法。

原理

C-Instructor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LLMs的语言生成能力,结合特定的提示技术和训练策略,生成高质量、风格和内容可控的导航指令。具体来说,C-Instructor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实现其功能:

  1. 思维链与地标(CoTL)机制:该机制通过提示LLM逐步推理,首先识别出路径中的关键地标,然后基于这些地标生成详细的导航指令。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指令的可理解性,还增强了地标对象的操作可控性。

  2. 空间拓扑建模任务(STMT):STMT通过预测路径中相邻视点之间的动作,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环境的空间结构。这种辅助任务的引入,使得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环境布局,从而生成更合理的导航指令。

  3. 风格混合训练(SMT)策略:SMT允许模型在单一实例中学习并生成多种风格的指令。通过混合不同风格的指令数据集进行训练,并使用不同的提示来区分指令风格,C-Instructor能够在保持指令质量的同时,实现风格的自适应控制。

这些技术的结合使用,使得C-Instructor能够在复杂的导航环境中,生成既符合用户需求又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指令。

流程

C-Instructor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  1. 地标识别:模型首先接收路径信息,并使用CoTL机制识别出路径中的关键地标。

  2. 指令生成:基于识别出的地标,模型使用LLM生成详细的导航指令。这一步骤中,模型会根据预设的提示风格(如R2R风格或REVERIE风格)来调整指令的表达方式。

  3. 空间拓扑理解:在生成指令的同时,模型通过STMT任务来增强对环境空间结构的理解,确保指令的准确性和合理性。

  4. 风格控制:通过SMT策略,模型能够在生成指令时灵活切换不同的风格,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或环境要求。

例如,在处理一个室内导航任务时,C-Instructor首先识别出路径中的主要房间和家具(如客厅的沙发、卧室的床等),然后生成一条指令,如“从客厅的沙发向右转,直行至卧室的床边,然后左转进入浴室”。在整个过程中,模型会根据预设的风格提示,调整指令的详细程度和表达方式。

应用

C-Instructor的应用前景广泛,尤其在以下几个领域:

  1. 智能导航系统:可以集成到智能手机应用、车载系统或室内导航设备中,为用户提供精确的导航指引。

  2. 机器人导航:适用于服务机器人或自动驾驶车辆,帮助它们理解和执行复杂的导航任务。

  3. 辅助视觉障碍者:通过生成详细的语音导航指令,帮助视觉障碍者更安全地移动。

  4. 虚拟现实和游戏:在虚拟现实环境和游戏中,提供更自然、更互动的导航体验。

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,C-Instructor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潜力,提升人机交互的效率和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