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PO:个性化大型语言模型优化的创新方法
摘要
本文探讨了在大型语言模型(LLMs)中个性化偏好优化的影响,揭示了知识损失与偏好异质性之间的显著关系。尽管先前的研究利用KL约束来维持参考模型与策略模型之间的一致性,但在面对个性化偏好时,这些方法未能有效保持通用知识和一致性。为此,本文引入了基于锚定的偏好优化(BAPO)方法,该方法通过利用参考模型的初始响应来减轻遗忘,同时适应个性化的一致性。BAPO在适应多样化用户偏好的同时,最小程度地影响全局知识或通用一致性。实验证明,BAPO在多种设置下均有效。
原理
BAPO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参考模型的初始响应(称为基础响应)来指导策略模型的优化过程,从而在个性化偏好优化的同时保持模型的全局知识和通用一致性。具体来说,BAPO通过以下步骤实现:
- 基础响应的利用:在优化过程中,BAPO确保策略模型生成基础响应的概率与参考模型保持一致。这通过引入一个锚定损失(LAnchor)来实现,该损失衡量策略模型与参考模型在生成基础响应上的概率差异。
 - 偏好优化:除了锚定损失外,BAPO还包含一个直接偏好优化(DPO)损失,该损失用于优化策略模型以更好地匹配用户偏好。
 - 联合优化:BAPO通过联合优化锚定损失和DPO损失,确保模型在适应个性化偏好的同时,不会遗忘基础响应所包含的全局知识和通用一致性。
 
流程
BAPO的工作流程如下:
- 数据准备:收集包含用户查询和相应响应的数据集,其中每个查询对应多个响应,包括一个基础响应和多个个性化响应。
 - 模型初始化:初始化参考模型和策略模型,其中参考模型已经过监督微调(SFT)以对齐通用人类偏好。
 - 锚定损失计算:对于每个查询,计算策略模型生成基础响应的概率与参考模型之间的差异,并将其作为锚定损失。
 - 偏好优化损失计算:计算策略模型生成个性化响应的概率,并利用DPO损失来优化这些响应以更好地匹配用户偏好。
 - 联合优化:通过联合优化锚定损失和DPO损失,更新策略模型的参数,使其在保持全局知识和通用一致性的同时,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偏好。
 - 评估与迭代: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的性能,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参数,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预定的性能标准。
 
应用
BAPO方法在个性化语言模型优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它不仅可以用于改进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,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用户偏好,还可以应用于内容推荐系统、个性化教育工具和定制化医疗咨询等领域。通过保持模型的全局知识和通用一致性,BAPO有助于构建更加可靠和用户友好的个性化服务。
